羅馬的耶穌會堂Il Gesù全名是耶穌聖名教堂,
Chiesa del Santissimo Nome di Gesù all'Argentina,
是全世界耶穌會的總堂,也是羅馬最早的巴洛克式教堂!
每次在羅馬公教出現危機時總會有聖人適時出現,
中世紀的聖方濟與聖多明尼克是如此,
在16世紀馬丁路德以宗教改革挑戰教宗時羅耀拉也挺身而出!
魯本斯畫的聖依納爵羅耀拉(photo from Wiki)
他高舉反宗教改革的大旗,保護宗座,鞏固教會,以自我的改革的方式來對抗反對的浪潮!
西班牙軍人出身的聖依納爵羅耀拉,Ignazio da Loyola,
他高舉反宗教改革的大旗,保護宗座,鞏固教會,以自我的改革的方式來對抗反對的浪潮!
西班牙軍人出身的聖依納爵羅耀拉,Ignazio da Loyola,
耶穌會的標誌IHS(Jesus Hominum Salvator,救世主耶穌)
耶穌會四百多年來遍佈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
方濟各成為出自耶穌會的第一位教宗!
1568年終於在教皇保羅三世的孫子(教宗有情婦,也能生子難怪要被改革!)
亞歷山德羅法內塞樞機主教協助下教堂真正開始興建,
亞歷山德羅法內塞樞機主教協助下教堂真正開始興建,
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一開始也曾參與設計,
最後經過Vignola,Giacomo della Porta以及耶穌會的會士
Jesuits Giovanni Tristano和Giovanni de Rosis的努力下,
教堂最終以巴洛克的面貌在1584年完成!
立面分上下兩層,下層是Vignola原先的設計,
仍承接帕拉迪歐的文藝復興精神,使兩層希臘羅馬神廟的廊柱在透視下結合;
但立面上層的設計與下層不同,
尤其漩窩式的拱牆明顯揭示巴洛克不受直線限制的特色!
壁上神龕上聖依納爵的雕像則是19世紀時才添加上去的!
定義天主教教義,
並對神職人員進行改革,教皇的奢侈被壓制,同時開始省思,
並對神職人員進行改革,教皇的奢侈被壓制,同時開始省思,
在耶穌會堂北方300公尺,以耶穌會堂為版本建立的聖依納爵堂,
Chiesa di Sant' Ignazio di Loyola(1650)
耶穌會堂沒有前廳(narthex),所以一踏進教堂就直接進入了中殿,
Chiesa di Sant' Ignazio di Loyola(1650)
耶穌會堂沒有前廳(narthex),所以一踏進教堂就直接進入了中殿,
而且只有一個中殿沒有偏堂側廊,目的讓一切的聚焦都在最重要的主祭壇上!
這種著重功能主義及強調專注性的耶穌會教堂,
成為後來所有耶穌會特別是美洲耶穌會的教堂範本!
Il Gesù教堂內的裝飾則有巴洛克式的宏偉,誇飾跟金碧輝煌,
這點似乎有違聖依納爵當初創會的本意;
牆面,柱身以及地板用上了青金石,雪花石,半寶石以及各種彩色大理石,
空白處還擺上了鍍金,青銅以及銀製的雕像!
其中四尊銀雕像在1798年還被熔去充當拿破崙的軍事賠償金呢!
聖依納爵羅耀拉的祭壇
十字交叉處壯觀的大圓頂與天窗
空白處還擺上了鍍金,青銅以及銀製的雕像!
其中四尊銀雕像在1798年還被熔去充當拿破崙的軍事賠償金呢!
聖依納爵羅耀拉的祭壇
十字交叉處壯觀的大圓頂與天窗
原先Giacomo della Porta設計的主祭壇已被移去他處,
現在所看到的是19世紀所替換的新古典式祭壇;
半圓頂穹頂畫則是Baciccio所繪的3D立體畫,奇蹟羔羊的榮光!
被稱為Il Baciccio的Giovanni Battista Gaulli在22歲時,
受到貝尼尼的推薦而擔任教堂內壁畫的任務,
他花了整整18年的時間去完成!
Baciccio利用trompe l'oeuil(法語,錯覺,視幻覺)的手法作畫,
而他的學生Antonio Raggi則負責穹頂周邊與牆角銜接處的灰泥浮雕與木作,
兩人合作無間,創造出魔幻的立體世界!
Baciccio最受注目的天頂畫,基督聖名的榮光
(Triumph of the Name of Jesus,1672-1685)
耶穌會堂Il Gesù的參觀資訊
地址: Piazza del Gesu, Via degli Astalli, 16
開放時間: Mon-Sat 7am-12:30pm, 4-7:45p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