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尋找伊斯坦堡裡的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國從君士坦丁一世到君士坦丁十一世共一千餘年,
經歷了12個王朝93位皇帝,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古希臘城邦拜占庭這裡建立新羅馬城,
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跟羅馬一樣是七丘之城,也有著一切比照羅馬的設施與街道佈置,
但君士坦丁堡在地理位置上卻更得天獨厚,
位於歐,亞兩洲的東西兩陸與黑海,地中海南北兩海的交通樞紐,
貿易往來非常熱絡,
而三面環海的半島地形讓君士坦丁堡只要靠西邊堅強的陸牆就可固若金湯;
西元476年蠻族入侵,西羅馬滅亡,
君士坦丁堡成為整個羅馬帝國的中心和世界第一大城,
東地中海和西亞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君士坦丁堡,
從4至13世紀,君士坦丁堡是歐洲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也是整個地中海的文化與教育中心!
在建築與繪畫上,拜占庭承襲古羅馬和希臘的建築風格同時又吸收了東方來的文化,
產生獨特的藝術類型也影響了整個歐洲,
至今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拉文納大教堂以及很多東歐國家裡都看得到;
可惜的是在1204年,受到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破壞洗劫,君士坦丁堡元氣大傷!
到了1453年,鄂圖曼帝國22歲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以征服者之姿進城,
此時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從50萬人剩下不到5萬人了!
鄂圖曼征服後,教堂被改成清真寺,很多毀損的建築也任由傾圮,
伊斯坦堡逐漸成為該城的官方名稱,與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稱Kostantiniyye)並用,
到了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
1930年,凱末爾將軍正式下令以伊斯坦堡的稱呼取代君士坦丁堡,
現在要在伊斯坦堡裡發現君士坦丁堡,更是不容易了!
為了尋找心目中這座千年古城的痕跡,
我飛到這座現在已經是1500萬人口的大都會,用一星期的時間慢慢探索....


第一丘
四月開滿鬱金香的,Gülhane Park是鄂圖曼托普卡比宮的皇宮花園,
北邊斜坡的濃密樹林裡隱藏著一根被認為是君士坦丁堡裡年代最久遠的紀念碑,
這是哥德之柱,Column of the Goths;
哥德之柱有著古羅馬時期的科林斯柱頭,
因為柱基碑文記載羅馬戰勝哥德人的頌詞,被稱為哥德之柱,
而帶領羅馬戰勝哥德人的皇帝只有兩位,
一位是被稱為哥德人剋星的克勞狄二世(Claudius Gothicus),
另一位就是君士坦丁大帝,不管如何年代都至少在西元300年左右,
這根柱子都可以稱得上是最古老的紀念碑柱;

托普卡比宮南端的第一中庭矗立著一座大教堂,這是神聖和平教堂,Hagia Irene,
獻給基督的神聖安詳,Holy Peace,
由君士坦丁大帝開建,查士丁尼重建,時間甚至比聖索菲亞大教堂還早完成,
也是伊斯坦堡裡少數沒被改成清真寺的教堂之一,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內殘存的馬賽克畫是8世紀大地震後的,
教堂還有個優美寧靜的修道院迴廊;
半圓頂室有全伊斯坦堡唯一留存下來的神職人員會議座椅,synthronon,
半圓形的階梯,主教寶座在中央;
在征服後一直到19世紀前,
神聖和平教堂很諷刺的都被土耳其拿來當成軍械庫來使用,
現在好一點了,是博物館以及音樂廳;
與神聖和平教堂相鄰的,就是觀光客雲集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
即Holy Wisdom基督聖智教堂,土耳其人也仍延續叫Ayasofya,
這座屹立了1500年的世界最大石造圓頂教堂被喻為建築奇蹟,
這也是拜占庭建築無上的輝煌成就,當然也是UNESCO所列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雖然鄂圖曼時期被改成帝國清真寺使用,但由於有經常維護,結構仍保持完整,
所以至今我們還能欣賞到這座巨大圓頂,在40道光芒下像漂浮在空中般的神聖榮耀!
聖索菲亞大教堂更多內容點這裡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西邊有個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也是熱門觀光景點,
因為建在拜占庭時期的教堂拱廊(Stoa Basilica)地下而名,
土耳其人則叫Yerebatan Sarayı,沉沒的宮殿;
這是拜占庭最大的一座地下貯水池,由查士丁尼大帝於西元527到565年統治期間建造,
作為當時伊斯坦堡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
面積有9個奧運游泳池那麼大,可存納10萬噸的水!
征服後到近代仍持續供水給托卡比皇宮及附近噴泉;
地下宮殿由336條石柱支撐,其中98根是科林斯柱,其餘是多立克柱,
其中有兩根支柱是以梅杜莎頭一橫一倒立的來當柱基,
另外也可以看到狄奧多西時期流行的淚柱(或稱孔雀尾柱);

聖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之間這一大片空間,
原是過去君士坦丁堡裡最血脈噴張的賽馬競技場,Hippodrome,
現在則是蘇丹阿邁德廣場,Sultanahmet Meydanı;
君士坦丁堡的賽馬場可以容納高達8萬名觀眾,是拜占庭帝國京城的體育與社交中心,
這裡的群眾運動常與政治糾葛不清,派系鬥爭一直影響著帝國的命運,
但曾經這樣輝煌一時的競賽場,到了16世紀也淪落為興建藍色清真寺的採石場,
如今,就只剩三根柱子孤零零地立在廣場上了!
這三根柱子由北而南分別是:狄奧多西方尖碑,蛇柱,以及君士坦丁砌石柱;
狄奧多西方尖碑,Obelisk of Theodosius,
事實上是圖特摩斯三世的埃及方尖碑,Obelisk of Thutmose III,(西元前1490年),
原先是安放在盧克索的卡奈克神廟,
西元39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大帝把它運到君士坦丁堡的賽馬場中;
大理石柱基浮雕描述狄奧多西出席並頒獎給戰車比賽中的的勝利者,
柱身則是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紅色花崗岩,
堅硬的材質已安然屹立了3500年,見證了埃及與君士坦丁堡的興衰!

青銅蛇柱,Serpent Column,
原是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裡的三足鼎(西元前479年),
西元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運來君士坦丁堡;
在8公尺高的柱頂曾有3個蛇頭,
其中一個蛇頭的部分現在可以在伊斯坦堡的考古博物館看到,其餘的蛇頭都已遺失,
柱頂的金盆則在第四次十字軍期間早被掠奪一空,下落不明!
原先賽馬場的北端還有四匹鎏金的青銅駟馬雕像,
也在1204年的也這次洗劫中被運往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至今仍未歸還;

君士坦丁砌石柱,Constantine Masonry Obelisk,又稱牆柱,Walled Obelisk,
真正製造的年份不明,只知道在十世紀時由君士坦丁七世修復而得名;
當時表面有覆上一層鍍金銅雕,描寫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的豐功偉績
(即創立馬其頓王朝的巴西爾一世),
但在13世紀初十字軍劫城時被暴徒拆下融化出售,
再加上鄂圖曼時期新軍(Janissaries)士兵喜歡拿爬這根柱子當比賽,
因此留下柱身粗糙的表面;
Hippodrome看臺最西邊的加高座席建築體Sphendome現在仍可看到部分,
上方現在是馬爾馬拉大學校地;

君士坦丁堡賽馬競技場東邊,即現在蘇丹阿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那大片地區,
原先是拜占庭大皇宮,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所在,
大皇宮除了北端有私人通道讓皇帝可以不經過街道進入聖索菲亞大教堂外,
也和賽馬場相通,有一個通道可以讓皇帝及皇室成員前往賽馬場的皇家看臺;
從君士坦丁一開始建城到西元1081年為止,這裡都作為拜占庭的宮廷與皇帝住所,
但從11世紀初開始,皇帝住所漸漸轉移至城市西北城牆邊的Blachernae宮,
在1204年遭到十字軍掠奪後,拜占庭大皇宮就更不堪了,
鄂圖曼征服後,大皇宮漸漸被藍色清真寺與周遭的伊斯蘭建築所覆蓋;
現在你已經看不到這座大皇宮的完整面貌了,
近來慢慢有部分大皇宮的建築被挖掘出來,
尤其是一處馬賽克地板宮殿,整理成大皇宮鑲嵌畫博物館展示;
還有就是在這附近街道走時,可以不經意地發現部分宮殿的殘餘建築;

從Hippodrome慢慢下坡往馬爾馬拉海岸走,
來到人稱小聖索菲亞教堂,Little Hagia Sophia,的聖索吉斯與巴齊斯教堂
(Church of the Saints Sergius and Bacchus),
教堂在17世紀時被鄂圖曼蘇丹的大太監改成清真寺以埋放他的遺骨;
這原是西元527年查士丁尼大帝在完成聖索菲亞大教堂大圓頂之前的試驗品,
是早期拜占庭建築的指標,完成後,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
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現在仍是清真寺在使用,但你仍可以看到優美的圓頂跟部分拜占庭時期的結構;

到達馬爾馬拉海岸邊車水馬龍的甘乃迪公路,
路旁的小公園裡可以看到牛獅宮,Palace of Boukoleon,
原為靠海牆而建的拜占庭海畔皇宮,名稱來自廢墟裡發現的獅牛相鬥雕像;
最早是君士坦丁大帝送給波斯王子Hormizd的庇護所,所以叫House of Hormisdas,
後來的查士丁尼把它擴建成皇宮,與大皇宮及Blachernae宮並稱為拜占庭三大皇宮,
但是後來在十字軍佔領之後就慢慢被遺棄了,
現在你所能看到的外廊只剩三個大理石框窗;
牛獅宮的兩隻石獅子現在擺在伊斯坦堡國立考古館大廳裡;

現在走回去蘇丹阿邁德廣場,在地下水宮旁可以找到這個Milion零公里紀念碑,
原本整個紀念碑是座有圓頂以及四個拱的凱旋門,現在只剩這根殘柱;
Milion標示出拜占庭帝國通往歐洲各城市的道路起點;
而這條筆直向西通往色雷斯的Mese帝國大道,
就是現在老城區最熱鬧的Divanyolu Caddesi,
這也是目前T1地面電車的路線;
直到12世紀科穆寧王朝時期,梅塞大道一直是穿越城市的帝國禮儀路線,
得勝的皇帝率領帝國的軍隊凱旋歸來,穿過黃金城門進入城市,
然後沿著梅塞大道前往君士坦丁堡大皇宮,沿路接受人群的夾道歡呼;


第二丘
Mese大道經過君士坦丁堡賽馬場大約600公尺後,
可以看到巨大君士坦丁大帝之柱,Column of Constantine
(西元330年),
柱頂上原來立著君士坦丁的雕像;
這根柱子過去是位於橢圓形的君士坦丁廣場(Forum of Constantine)的中心,
目前是Çemberlitaş廣場,原來拜占庭的建築早已不見蹤影,
在伊斯坦堡國立考古館的中庭裡有個巨大人頭柱基,原是屬於這廣場的,
跟地下水宮的梅杜莎頭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1779年一場地震和大火摧毀了君士坦丁紀念柱周圍的街區,留下燒焦的痕跡,
因而君士坦丁之柱也被稱為火燒之柱,
土耳其人則是因為柱身被鐵環保護叫箍柱,Çemberlitaş(Hooped stone),
這地區也以此為名;

在君士坦丁之柱的南方200公尺還可以找到狄奧多西地下水池,Theodosius Cistern,
是由狄奧多西大帝的孫子狄奧多西二世所興建的(428到443年),
狄奧多西二世對供水進行重新分配,因此興建了狄奧多西地下水池,
水源由瓦倫斯水道橋送來;
狄奧多西水池比Basilica Cistern規模小很多,
32根大理石圓柱被一圈圈的鐵箍保護住,
狄奧多西地下水池經8年修復後,2018年4月對外開放,目前是免費參觀;


第三丘
這條Mese大道繼續往西,從第二丘進入第三丘到達目前的Beyazıt廣場,
這就是過去的狄奧多西廣場,Forum of Theodosius,
最初是由君士坦丁一世所建,那時名為公牛廣場,Forum Tauri,
後來在西元393年才改以狄奧多西大帝為名;
廣場完全模仿羅馬的圖拉真廣場而建,周圍有教堂,柱廊,浴場等公共建築,中心是一個羅馬凱旋柱,但你現在所能看到的是路旁拱門的碎片以及
對面土耳其浴場,Beyazıt Hamam被拿來當牆基的狄奧多西柱浮雕碎片;


第四丘
從T1地面電車的Aksaray站下走阿塔圖克大道,
在Saraçhane考古公園可以找到拜占庭教堂Hagios Polyeuktos的遺跡;
聖波理優克多教堂是查士丁尼一世時期的前朝公主Anicia Juliana所建,
Anicia Juliana蓋這所大教堂是想向當時的查士丁尼皇帝顯示
她才是真正的狄奧多西大帝嫡系子孫,
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完成之前,這座教堂是全君士坦丁城最大的教堂,
不過廢墟以低於路面,現場只剩下斷壁殘垣;
一些出土的珍貴柱頭與拱壁,現放在伊斯坦堡國立考古館裡展出;
而被十字軍帶去威尼斯放在聖馬可大教堂東側面的兩根浮雕柱,
也可以讓人遙想憑弔!

如果再往西邊走300公尺可以在小廣場上找到這根凱旋柱,馬西安之柱,
Column of Marcian(西元452年),土耳其人叫它少女之柱,Kıztaşı;
馬西安是在狄奧多西二世之後接替上任的拜占庭皇帝,
馬西安柱有科林斯式柱頭,上頭羅馬帝國之鷹,最上端的馬西安像早已不見,柱身使用紅灰色的埃及花崗岩,基座是白色大理石浮雕,
所謂的少女其實為勝利女神;

繼續回到川流不息的六線大道阿塔圖克路向北走,來到壯觀的瓦倫斯水道橋,
Valens Aqueduct;
由狄奧多西大帝前一任的皇帝瓦倫斯於西元368年修建哈德良時期的水道橋而成,
水道橋橫跨第三與第四丘之間,雙層拱結構,長921公尺,供應著全君士坦丁城的飲水;
在鄂圖曼時期對地震受損的橋身曾加以修復,以供應托普卡比皇宮的用水;
真有點擔心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這座水道橋,
是否禁得起這樣巨大的交通流量與污染!

穿過水道橋下沿著西側小路走上第四丘,來到全能基督教堂群,Monastery of the Pantocrator,
現在名稱是澤瑞克清真寺,Molla Zeyrek Camii,
這是伊斯坦堡現存第二大的拜占庭宗教建築遺址,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
堪稱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中期建築的最佳典範,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1120年中興拜占庭的科穆寧王朝皇帝約翰二世與皇后匈牙利的艾琳妮創建,
獻給全能的基督,Pantocrator,
過了四年皇后過世後,約翰二世在北側又蓋了一模一樣的教堂,
獻給慈悲的聖母,Theotokos Eleousa,
然後在1136年增建了聖米迦勒小堂來連接兩座教堂,
因此形成兩座對稱的教堂中間夾一座小堂的特殊建築群,
這是科穆寧王朝和巴列奧略王朝的皇家陵墓,有如拜占庭的西敏寺!


第五丘
第五丘的東坡俯瞰著北面的金角灣,在塞利姆一世清真寺的西南邊有個公園,
在拜占庭時期是個巨大的露天貯水池叫Cistern of Aspar,又稱大水池,
土耳其人則稱它是塞利姆蘇丹的下沉花園,Sultan Selim Çukurbostanı,
這是西元459年皇帝馬西安時期建造的,提供三公里外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用水,
不過水庫在鄂圖曼征服前早已乾涸,曾經被拿來種菜,現在是運動公園,
這個遺跡還是20世紀中考古專家好不容易才辨認出來的;

往金角灣方向走下坡去,在拜占庭海牆的聖門附近找到一座有拜占庭外牆的小清真寺,
這是由聖狄奧多西雅修女院所改的玫瑰清真寺,
這座11世紀科穆寧時期的修道院是拜占庭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聖狄奧多西雅(Saint Theodosia of Constantinople)
是在8世紀時為反對當時的神像破壞運動而犧牲的修女,
在東正教恢復神像崇拜後,她被追封為聖女,受到體弱多病者特別是聾啞人的崇拜,
5月29日是她的紀念節日,1453年的這一天,君士坦丁堡淪陷,
當土耳其人攻入城內佔領這座教堂時,
發現教堂內掛滿希臘人為慶祝聖聖狄奧多西雅日而裝飾的玫瑰,
17世紀初時修道院改成清真寺時,就取名為玫瑰清真寺,Gül Camii!


第六丘
陸地之牆的哈德良城門位於第六丘的最高點,附近有座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的殿堂,
科拉教堂,全名是郊外神聖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Holy Savior in Chora,
11世紀的教堂在14世紀初被修建成現在模樣,
這是巴列奧略王朝文藝復興(Palaiologan Renaissance)的最佳例子,
被認為是最美的拜占庭教堂之一,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科拉教堂因為位在君士坦丁時期的城牆外所以稱為chora(鄉野郊外),
但是城市擴張太快,沒多久,教堂又被四世紀末狄奧多西二世所建的新城牆包圍在內,
所以你現在才看到教堂是在城內,而不是城外;
曾經一度被改成清真寺,現在以博物館,Kariye Müzesi對外開放;
科拉教堂更多內容點這裡
陸地之牆來到北邊的末端,
在內外牆之間有座修復過後的拜占庭建築,
這是紫金宮,Palace of the Porphyrogenitus,
土耳其人單純叫王宮,Tekfur Sarayı;
這座13世紀末的皇宮是整個Blachernae宮殿群的一部分,
屬於拜占庭末代巴列奧略王朝的皇帝住所,
這是世界上少數能較完整留下來的少數拜占庭晚期宮殿建築!
1261年邁可八世收復了君士坦丁堡,
同年,他的三兒子Constantine Palaiologos也在這裡出生,
是天命註定要生於皇都,皇家,因而這座宮殿被取名為Porphyrogenitus,
意思是生而紫袍(born to purple),也就正統皇室的誕生處所;


第七丘
狄奧多西的陸地之牆,Theodosius Land Walls,也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
雙層城牆沿著君士坦丁堡的第六丘,第七丘走,從陸地連接了金角灣到馬爾馬拉海岸,
構成八百年未曾被攻陷的堅強防線!
陸地之牆更多內容點這裡
從老城區Sultanahmet搭地面輕軌電車T1在Pazartekke站下車後走一小段路,
從聖羅曼努斯門,Gate of St. Romanus開始是最有歷史意義的,
聖羅曼努斯門現在土耳其人叫它托普卡比門,Topkapı,意思是大砲門,
1453年的圍城巨砲王者(Basilic)正是正對著這個城門的,
據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是戰死在這裡的!
從這座城門可以分兩段健行,
向東北到金角灣岸,搭渡輪回市區;
或是向西南到馬爾馬拉海岸的七塔,大理石塔,再搭公車回市區!


博物館參觀資訊
神聖和平教堂,Hagia Irene(Aya İrini)
開放時間:  夏季 9:00AM to 6:45PM; 冬季 9:00AM to 4:45PM
門票價格:
Museum Ticket : 72 TL
Harem and Halberdiers with Tresses Dormitory Ticket : 42 TL
Hagia Irene Ticket: 36 TL
Istanbul Museum Pass可用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每天, 夏季 9:00AM to 7:00PM; 冬季 9:00AM to 5:00PM
門票價格: 72 TL, Istanbul Museum Pass可用

地下宮殿,Basilica Cistern(Yerebatan Sarnıcı)
開放時間: 夏季 9:00AM to 6:30PM;  冬季 9:00AM to 5:30PM
門票價格: 20 TL, Istanbul Museum Pass 不可用

狄奧多西地下水池,Theodosius Cistern(Şerefiye Sarnıcı)
開放時間:每天, 9AM to 6PM, 週六只開到3PM
免費參觀

大皇宮馬賽克博物館,Great Palace Mosaic Museum
開放時間: 每天, 夏季 9AM to 7PM; 冬季 9AM to 5PM
門票價格:20 TL, Istanbul Museum Pass可用

科拉教堂博物館(Kariye Müzesi)
開放時間: 夏季 9AM to 7PM; 冬季 9AM to 5PM, 休週三
門票價格: 45 TL, Istanbul Museum Pass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