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普利亞(五)Trani的海上教堂

巴里西北邊45公里的港口小鎮特拉尼,Trani,
被譽為普利亞在雅德里亞海的一顆明珠,
這座城市是在中世紀崛起,尤其是在12,13世紀諾曼和施瓦本統治時,
當時的特拉尼是前往中東進行貿易的重要港口,
也是許多前往耶路撒冷朝聖者的渡口,
高聳入雲的諾曼大教堂,雄偉的施瓦本城堡,
以及擁有南義最大的猶太人社區,說明了這段繁榮的以往!
但Trani終究敵不過附近巴里港的競爭優勢,
加上強盛的奧斯曼帝國變得咄咄逼人,
停止了與義大利所有的貿易往來,
特拉尼的輝煌在16世紀便戲劇性地結束了,
從那時起,特拉尼變成了只是首都巴里附近的小漁村,
時間瞬間凍結在中世紀!
16世紀時,特拉尼的威尼斯總督為遏止瘟疫而建的教堂,
Chiesa San Rocco,巴洛克風格;

12世紀的聖方濟各教堂,Parrocchia San Francesco,
羅馬式風格的三穹頂,在整個普利亞地區很罕見,
教堂旁的修道院現在是市立圖書館;
古老的聖體奇蹟小教堂,
Chiesa del Miracolo Eucaristico,建於10世紀;

13世紀的貴族宮殿,Casa de Agnete,
是Trani最古老的民俗建築;

在通往特拉尼古城牆的四座城門中,
現今只剩這座Porta antica完好保存下來,
城門非常特殊地是兩道拱廊構成T型路口;
進入古城門後就進入了特拉尼最古老的街區了,
聖多納托教堂,Chiesa di San Donato,
後面有座中世紀塔樓,這裡是特拉尼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

開始進入Trani的猶太區,Giudecca,
西元9世紀至14世紀時,
特拉尼的猶太區因鄰近港口跟大教堂而繁榮,
是普利亞區猶太人數最多以及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
直到西元1541年所有的猶太人被驅逐出南義為止;
密集的高樓層住宅,從古城門延伸出去,
全是迷宮般彎曲狹窄的巷道,
街道的名稱至今仍保留著跟猶太人有關,
如猶太教堂街(Via Sinagoga),猶太區街(Via la Giudea)
或是猶太新書院街(Via Scola Nova);
西元12,13世紀時特拉尼的猶太社區蓬勃發展,
為地區的文化和知識傳播作出巨大貢獻,
這裡的猶太教學者甚至在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當時這裡曾有四座猶太教堂;
古城門旁的Sinagoga San Pietro Martire,
原為建於12,13世紀間,就是當時四間猶太教堂其中之一,
之後被改為天主教的殉道者聖彼得教堂;

新書院猶太教堂,Sinagoga Scolanova,
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猶太教堂之一,
也是特拉尼猶太區有力的見證!
在13世紀末安茹王朝時期被改為天主教堂,
直到近20年來歐洲興起一片老猶太區尋根潮後,
才又恢復成猶太教堂,
屋頂跟入口柵欄你仍可看到猶太六芒星;

Museo Sinagoga Sant'Anna也是一間古老的猶太教堂,
驅逐猶太人後改為聖安娜天主教堂使用,
現在這裡又被改回猶太博物館,
記錄了特拉尼猶太人的歷史並保留了原猶太教堂的建築面貌;

同樣在猶太區裡還有這間位於路面下2公尺的聖馬丁教堂,
Chiesa San Martino,可能是特拉尼最古老的教堂,
起源於倫巴底時期,目前是羅馬尼亞的東正教在使用;

特拉尼的地標之一,施瓦本城堡,Castello Svevo di Trani,
腓特烈二世於西元1233年時特別選在大教堂與港口間的這塊岩盤上,
蓋起當時最先進的四塔方形城堡,
目前的樣子有部分受到了16世紀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
為適應火器進步而對城堡進行改良;

巍然矗立於港口邊,用特拉尼特有的白色石灰岩建造,
這座主教聖殿,Basilica Cattedrale Maria Santissima Assunta, 
在西元1200年完工,是普利亞羅馬式建築的巔峰之作!
普利亞羅馬式的教堂建築使用淺色石材,
具有羅馬式簡潔嚴肅的線條,堡壘般的結構,
同時在簷口,門廊與窗戶又融入拜占庭與伊斯蘭細膩的雕飾,
還保留哥德式的巨大玫瑰窗,
充分反映出在當時耶路撒冷朝聖風潮和十字軍東征受東方的影響!
教堂基底高出街道路面有5公尺,
因此進入教堂必須從正面的雙梯上去;

羅馬式的門廊,兩側有石獅,動物及怪獸雕像,
門框繁複的雕飾可見伊斯蘭藝術的影響;
12世紀打造的中央的青銅大門

14世紀才完工的鐘樓高59公尺,下方通道採高尖拱設計,非常少見,
結果造成結構不穩而重建過;

大教堂其實是上下兩間教堂,
上教堂採三廊式中殿,以兩層柱廊隔開,下教堂採多柱廊;
地下墓室存放聖人朝聖者尼古拉的遺骨,
他是位年輕的希臘朝聖者,
原本想經由普利亞前往羅馬朝聖,但不幸在特拉尼去世,
這座教堂就是為這位顯神蹟的聖人而建;

港邊又見一間經典的特拉尼羅馬式教堂,
由聖殿騎士團於12世紀建造的萬聖教堂,Chiesa d'Ognissanti,
也是採用白裡透粉紅的特拉尼石建造;
從上面猶太區狹窄的街道無法欣賞教堂的美,
必須走到港口這面來,
才能看到教堂半圓頂室完美的弧形以及屋頂優雅的排鐘!

拍攝特拉尼大教堂明信片般海上生教堂場景的取景點,
是位於港口東堤防這邊的高地,
你必須從城市公園(Villa Comunale)的大門進入,往西,往上走;
穿過底下是海軍基地的小拱門(Arco dei Militari)後, 
在特拉尼港的碉堡頂上向西邊望去,
這時蔚藍的大海上就會浮現這座神聖潔白的大教堂!
現在的特拉尼,靠著當地出產的細粒石灰石,
特拉泥石(Bianco di Trani)仍然是個富裕的小鎮,
這裡的居民生活優雅,熱情友好,但不依賴旅遊業為生,
在這裡你找不到低俗的紀念品店,街道整潔,
保留古建築的老城區仍然充滿情調,雋永典雅,
遊客不多,城小卻有深度,
特拉尼比起普利亞區其他歷史名城,
顯得多麼與眾不同而深得我心!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普利亞(四)-南方的波隆那,轉變中的巴里,Bari

巴里,Bari,普利亞區的首府,是個港口和大學城,
市區居民75萬,如果包括整個大都會區的話將近120萬!
巴里有一座國際機場,有兩個現代化的港口,
巴里的中央火車站位於雅德里亞海鐵路線上,
連接羅馬,米蘭等主要都市,有南方的波隆那之稱,
但一直以來,巴里只被當成通往普利亞或希臘濱海小鎮度假的轉運站!
除了是交通樞紐外,巴里不是沒有赫赫有名的景點,
聖尼古拉聖殿,Basilica di San Nicola,
吸引全世界的東正教徒遠道前來朝聖,
聖尼古拉是早期基督教在東羅馬小亞細亞地區邁拉的主教,
他是東正教徒中最受尊敬的聖人之一,也是聖誕老人的原型;
西元1087年邁拉城被塞爾柱土耳其佔領,
此時的東西方兩大教會陣營尚未分裂,
一群來自巴里的商人就將聖尼古拉遺骨從教堂石棺取出盜回家鄉,
這個故事情節簡直就是威尼斯把聖馬可聖體
從埃及亞歷山卓偷運回家的翻版!
聖尼古拉的聖骸一抵達,巴里馬上蓋起教堂,
教堂選在距大海不遠的舊時拜占庭總督宮殿上,
被認為是普利亞羅馬式教堂的先驅,
為了保護聖物,聖尼古拉聖殿蓋得雄偉方正有如城堡,
在這間教堂內,東正教跟天主教徒和平共存,只是儀式不同!

但除此之外,過去的巴里一向給人市容沉悶,雜亂的印象,
巴里老城區曾飽受黑幫犯罪的威脅,連當地居民都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這十幾年來整頓過的巴里逐漸產生魅力,
昔日的黑幫犯罪時代基本上已成過去,
大量遊客的回流讓巴里人重拾了一絲自豪感!

巴里人很不喜歡被稱為南部人,這多少有點不想被歧視的意味,
但事實上巴里的緯度真的比拿坡里還南沒錯呀!
巴里有名的佛卡夏,Focaccia Barese像個小披薩,
卻比拿坡里還寒酸,連個起司也沒放,
但你看巷內這間不起眼的店門口,排隊人龍從來不斷!

觀光客大軍也湧入了窄小的Arco Basso街,
老奶奶們在家門口當場就桿起麵糰,
三兩下揉捏而成貓耳朵,Orecchiette,有如實境秀!

巴里是有其該驕傲的歷史底蘊,
這個古老的航海中心,悠久的貿易傳統,曾被譽為東方之門,
自青銅時代以來這裡就有人居住,根據希臘文獻記載,
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前巴里就由自己的君主統治,擁有自己的法律了!
巴里古城區東側靠海岸的威尼斯城牆邊,
這間修道院改成的考古博物館,
Museo Archeologico di Santa Scolastica,
收藏大巴里地區出土的考古文物;
館裡展示的巴里地區天然洞穴出土的黏土女神像,
屬於西元前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

來自西元前6世紀古風時期的女貴族墓葬品,
有奔跑野兔圖案的金墜子;

青銅小神像是當地人受古希臘影響對阿波羅崇拜的罕見證明,
西元前5世紀;

巴里在西元前326年時成為羅馬轄區,名為巴里姆(Barium),
在羅馬帝國時期已經擁有雄偉的城牆和堡壘,
儘管這些遺跡如今已蕩然無存,
但你仍可想像當時城內供奉異教神祇的神廟必然香火鼎盛,
而競技場必然一位難求!

巴里主教堂,Cattedrale di San Sabino,
名氣也許不若聖尼古拉聖殿響亮,但歷史卻更為久遠!
近代在主教堂中殿的地下有驚人的發現;
這個被稱為Succorpo的考古區,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5到6世紀間,
走一趟地下考古區,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古羅馬以及拜占庭時期的巴里,
這是巴里最古老,最神秘,也是唯一寧靜的地方!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一條羅馬道路及幾處古墓殘骸,
還有兩座拜占庭小教堂的基礎,
其中甚至還保留些壁畫碎片,
最珍貴的要算是這間被稱為提摩太大廳的彩色馬賽克地板!
馬賽克銘文提到作者以虔誠的基督徒提摩太為名,
履行誓言,完成了獻給西元8世紀時的主教安德魯房間裝潢,
馬賽克畫看起來就像張石地毯,
上面描繪了章魚和海洋生物,象徵巴里這座偉大的航海城市!
地面上目前所見的主教堂則是建於12,13 世紀間,
與聖尼古拉聖殿一樣,都是普利亞羅馬式建築的典範,
但儘管兩者相似,
聖薩比諾主教堂才是巴里老城區裡唯一擁有雄偉鐘樓的教堂,
也是巴里最尊貴,最老牌的建築!
巴里主教堂也展現出普利亞教堂精巧的彩色大理石鑲嵌藝術,
這個靠近祭壇的圓形大理石鑲嵌地板畫,
形狀和尺寸居然跟立面的玫瑰花窗相同,
每年的夏至來臨時,
陽光就會穿過彩繪花窗與地板重疊,產生色彩光影的變換!
主教堂的地窖禮拜堂,
大祭壇內存放著卡諾薩主教聖薩比諾的聖物,
這座大教堂就是為他而建的;

沿著城牆邊小路穿過低矮的拱廊巷道,
來到巴里老城區最美麗的角落,
小廣場還殘留八根科林斯式柱及馬賽克地板,
顯示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拜占庭教堂,
在成了小朋友踢足球嬉戲的地方!
教堂名為好建議聖母堂,Santa Maria del Buonconsiglio,
起源是西元10世紀拜占庭統治巴里時,
剝奪了當地人新娘陪同前往聖壇的權利,引發劇烈抗爭,
後來當局為了安撫蓋了這間教堂,
從抗議讓壞法律變成好建議!
但教堂於1930年時卻因當局,
在城市內羅馬式建築風格一致的理念下遭到拆除,
部份建材被移作修護其他建築使用,
這是城市規劃​​不經深思熟慮的結果!

西元1071年經過三次圍城,
諾曼人終於攻進巴里城內,結束了拜占庭勢力,
之後的諾曼國王羅傑二世蓋了巴里城堡,
但在24年後被憤怒的威廉一世摧毀,
後來才由當時的西西里國王腓特烈二世重建,
這座城堡見證了巴里過去這段由拜占庭到諾曼,
再到施瓦本(皇帝腓特烈二世屬日爾曼的Swabian族系)的歷史;

轉變中的巴里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像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也開始面臨一些問題,
人潮帶來了錢潮,突然,這座城市變得充滿生機和機遇,
當然這同時也出現擁擠吵雜與房價物價堆高等問題,
就像巴塞隆納與威尼斯,
在旅遊經濟與居住環境間勢必要有一番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