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原先的希臘城邦拜占庭上建新城市,叫新羅馬城,
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西元413年狄奧多西二世,這位阿卡狄烏斯之子,狄奧多西大帝之孫,
以及編成狄奧多西法典的東羅馬帝國皇帝,
將原先君士坦丁城牆向西外展了2公里,完成了陸地之牆,Land Walls;
這座長城從西南到西北沿著第七丘與第六丘之顛綿延了5.5公里,
雙層厚實的磚石水泥城牆號稱是從晚期古典到中世紀最堅強的堡壘,
加上獨門秘密武器,讓阿拉伯艦隊聞之喪膽的希臘火,
讓君士坦丁堡成為固若金湯,難以征服的名城,
也讓拜占庭帝國得以偏安東面,繼續傳承希臘羅馬文明一千年!
西元413年狄奧多西二世,這位阿卡狄烏斯之子,狄奧多西大帝之孫,
以及編成狄奧多西法典的東羅馬帝國皇帝,
將原先君士坦丁城牆向西外展了2公里,完成了陸地之牆,Land Walls;
這座長城從西南到西北沿著第七丘與第六丘之顛綿延了5.5公里,
雙層厚實的磚石水泥城牆號稱是從晚期古典到中世紀最堅強的堡壘,
加上獨門秘密武器,讓阿拉伯艦隊聞之喪膽的希臘火,
讓君士坦丁堡成為固若金湯,難以征服的名城,
也讓拜占庭帝國得以偏安東面,繼續傳承希臘羅馬文明一千年!
君士坦丁堡位據三面環海的半島,東邊臨博斯普魯斯海峽,
北邊是金角灣,南邊是馬爾馬拉海(古希臘羅馬時稱為Propontis),
馬爾馬拉海浪大流急,不易靠岸,金角灣有過江鐵鍊把關,
中世紀裡君士坦丁堡的地圖(photo from wiki)
1422年翡冷翠的製圖師Cristoforo Buondelmonti所作,
這位出生於翡冷翠的方濟會修士一生熱愛希臘的旅行和寫作,
1420年時曾待在君士坦丁堡過;
這是現存最古老的君士坦丁堡地圖,
可以一窺1453年鄂圖曼征服以前的君士坦丁堡樣貌,非常珍貴!
狄奧多西二世的陸地之牆從馬爾馬拉海岸的大理石塔向金角灣延伸到達紫金宮,
Palace of the Porphyrogenitus,土耳其人叫Tekfur Sarayı,全長5.5公里;
牆面是層層紅磚與灰泥與牆體內填塞的灰泥,石磚碎塊結合為一,
即使面對遠距離的砲彈攻擊都能比傳統的單壁城牆更能抵抗;
另外城牆策略性地建在上升的地段讓防禦者可以輕鬆地向底下的敵軍開火,
城牆建築的設計也刻意讓敵人無法安穩地將攻城器械放置在城壁的任何地方;
來犯的敵人首先必須面對一條20公尺,寬7公尺深的護城河,
河的岸邊有1.5公尺高的射擊矮牆,
就算度過這些障礙,敵人將會對接下來的真正雙重城牆感到腿軟!
外牆寬2公尺,高9公尺,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防禦塔,總共有90座塔,
外牆本身就可以是一座完整獨立的牆,牆上有巡邏道可以監視底下護城河的動靜;
在外牆之後是更高的第二堵牆,內牆.內外牆之間有寬15公尺的跑馬道;
內牆厚5公尺,高12公尺,上頭有高達20公尺的碉堡與內部露台,共有96座,
每座塔樓相距約70公尺,內外牆的防禦塔是交錯佈置形成交叉火網,
從護城河到內牆距離60公尺而高度落差30公尺,這對攻城敵軍來說真是個巨大障礙!
城市發展,橫跨歐亞兩洲的現代伊斯坦堡已經是個1500萬人的大都會!
這座千年的陸上之牆因為框住了向西出城的道路,不斷地受到挑戰與破壞;
1980年代由於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財援,開始復原城牆;
但顯然土耳其想復原的是有關祖先鄂圖曼光榮的部份,
距離真正的拜占庭城牆相差太遠,甚至因此破壞了許多重要的歷史證據;
只注重復原外表,不按古老施工方法與材料的結果是1999年的一場地震後,
城牆的復原部分受損嚴重而內裡原來的結構卻完好如初!
整個復原工作因此喊停;
貝爾格勒城門附近那一段城牆就是個例子,
貝爾格勒城門原先在拜占庭時代是個軍事小門甚至一度是封閉的,
鄂圖曼蘇丹蘇萊曼一世在1521年征服了貝爾格勒後命令所俘虜的賽爾維亞 工匠
重修這個城門,並命名為Belgradkapı;
這座城市在悠久的歷史中曾多次遭受嚴格的考驗,
但巨大的城牆從來沒有讓首都的居民失望!
西元447年幾次的大地震把大部分城牆震垮,又逢匈人來襲,情況危急,
但拜占庭人在同心協力緊急動員下,居然在短短兩個月內就重建完畢,
在接著下來長達八百年的時間裡,不管是波斯人,阿瓦爾人,保加利亞人,
或是阿拉伯人和俄羅斯人都曾試圖征服這座偉大的城市,但都無功而返;
有了狄奧多西之牆,即使拜占庭的內亂外患不斷,君士坦丁堡始終屹立不搖,
但拜占庭人料想也不到的是:第一個摧毀這座城牆的人,竟然是同為基督徒的十字軍!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受到威尼斯慫恿以及藉口介入拜占庭皇位繼承的紛爭,
十字軍開始了對君士坦丁堡圍城;
但是南面的馬爾馬拉海惡劣的天氣跟強勁的海風,將十字軍的船隻吹離岸邊,
幾天後,天氣開始對十字軍有利,
這次威尼斯的船隻繞到金角灣來,從城牆最脆弱的西北角猛攻,
終於君士坦丁城第一次陷落!
被十字軍最先攻下的是東北邊12世紀修建的貝拉克奈Blachernae城牆,
這段城牆從第七丘的紫金宮往下延伸至金角灣,單層薄弱,
只要突破加拉達塔的海鏈的攔阻就容易被攻破!
盜匪般的十字軍極盡對君士坦丁城進行燒殺擄掠並且佔據將近六十年,
這不只是人類歷史文化上的浩劫,更是對已經積弱不振的拜占庭種下了滅亡的因子,
雖然在1261年拜占庭巴列奧略王朝的邁可八世收復了君士坦丁城,
但此時的城市已經殘破不堪,城牆年久失修,拜占庭帝國已如風中殘燭!
而另一個隱約可見的強大威脅,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漸漸在東方安納托利亞崛起,
1422年鄂圖曼的新蘇丹穆拉德二世(Murad II),
開始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第一次的全面圍城,
不過這時蘇丹的兄弟卻在都城那邊發動政變使得穆拉德二世急忙返國,草草收兵,
解救了君士坦丁堡的燃眉之急;
但是三十年後的1453年,這次換上兒子穆罕默德二世再度圍城,
終於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正式宣告滅亡!
我的狄奧多西陸牆之旅就從聖羅曼努斯門,Gate of St. Romanus開始!
從老城區Sultanahmet搭地面輕軌電車T1來到Pazartekke站,
下車後走一小段路來到聖羅曼努斯門,城門因過去附近的一座同名教堂而名,
現在土耳其人叫它托普卡比門,Topkapı,意思是大砲門,
1453年的圍城巨砲王者(Basilic)正是對著這個城門的,
據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是戰死在這裡的!
修復過的聖羅曼努斯內城門立面,兩旁立著鄂圖曼土耳其士兵銅像
內外城門之間的牆石可以看到拜占庭的獅頭浮雕,建材短缺宮殿的斷樑殘柱都得利用!
外城門上用土耳其拉丁拼音文標示1453年征服這座城市的石碑
內城門旁有間亞美尼亞人的東正教堂,這裡過去是亞美尼亞人聚集居住的地方,
1453年征服後,鄂圖曼招來亞美尼亞人的東正教派系以壓制希臘人的東正教,
但最後亞美尼亞人還是在19,20世紀時遭受種族大屠殺;
聖羅曼努斯門接近第七丘的峰頂,海拔68公尺,
從此門過後就一路下坡到Lycus溪谷,以前是穿越溪谷現在是走地下道穿越大馬路;
接著來到第五軍事小門,
這個方便小門因為位於Pempton(the Fifth)區所以稱第五軍事門,
土耳其人因1453年當時就是從這裡成功突擊進城所以叫它侵襲小門,
外門橫樑仍可以看到希臘字體的銘文和十字架圖騰,
歷經多次大地震與水患,狄奧多西之牆從沒停止修復過,
靠近清真寺的城門就是Charisius城門,位於第六丘也是整個舊城的最高點,海拔77公尺;
Gate of Charisius因為過去這附近有一間名為Charisius的拜占庭修道院 而名,
土耳其人則因為城門道路指向哈德良城所以叫哈德良門,Edirnekapı(Adrianople),
穆罕默德二世就是從裡以征服者之姿光榮進城的;
城門外又有1453年的紀念碑
外牆與護城河只到哈德良城門附近就停了
1452年的2月,駐拜占庭的威尼斯大使已經密報鄂圖曼將大舉來襲;
君士坦丁十一世積極向西方求援,
不幸的是這時後英法兩國剛打完百年戰爭,元氣大傷;
而西班牙正忙於收復失土與南方最後的穆斯林勢力作戰;
至於日爾曼各邦也在激烈混戰中,西方各國除了能提供大砲外自己也分身乏術,
1453年3月,鄂圖曼軍隊兵臨城下,
這時拜占庭的守軍只有7000人,當中有2000人是外國僱傭兵,
同時,穆罕默德建造艦隊打算從海上圍攻,
但船艦被拜占庭人放置的橫江鐵索阻攔,無法進入金角灣,
於是鄂圖曼在加拉達塔附近建造了一條陸上船槽,以塗油圓木讓船從船槽進入金角灣;
當時大炮剛發展不久,鄂圖曼靠著一位匈牙利工程師的協助打造一門稱為王者的巨炮,
不過此時大砲裝填速度很慢,而且準度奇差,
每次轟擊城牆不久後,拜占庭守軍總能趁機修補完城牆;
5月22日晚上出現了月蝕,對守軍來講是個不祥之兆,人心開始浮動;
5月29日黎明前三小時,鄂圖曼軍發動最後攻擊,聖羅曼努斯門被攻破,
君士坦丁十一世脫下紫金皇袍,帶領守軍作最後的保衛戰,光榮戰死巷內,
歷經七週的圍城結束,君士坦丁城隕落,拜占庭帝國宣告滅亡!
繼續往北走,狄奧多西之牆來到紫金貴族宮這裡就結束了,
再過來是一段12世紀所建的Blachernae城牆;
紫金貴族宮,Palace of the Porphyrogenitus
(born in the purple,土耳其語是Tekfur Sarayı)
這座13世紀末的紫金貴族皇宮就蓋在狄奧多西之牆的內外牆之間,
是Blachernae宮殿群的一部分,屬於拜占庭末代巴列奧略王朝的皇帝住所;
這也是世界上少數較完整留下來的拜占庭晚期宮殿建築,
復原後的紫金貴族宮三層樓高,牆壁使用拜占庭晚期典型的紅磚和白石幾何排列;
繼續往北走,狄奧多西之牆來到紫金貴族宮這裡就結束了,
再過來是一段12世紀所建的Blachernae城牆;
紫金貴族宮,Palace of the Porphyrogenitus
(born in the purple,土耳其語是Tekfur Sarayı)
這座13世紀末的紫金貴族皇宮就蓋在狄奧多西之牆的內外牆之間,
是Blachernae宮殿群的一部分,屬於拜占庭末代巴列奧略王朝的皇帝住所;
這也是世界上少數較完整留下來的拜占庭晚期宮殿建築,
復原後的紫金貴族宮三層樓高,牆壁使用拜占庭晚期典型的紅磚和白石幾何排列;
君士坦丁城的海牆比陸牆簡陋,加上影響都市機能不斷遭到拆除,
加上海風侵蝕,汽車廢氣污染,公路鐵路開發破壞,能留下來的就更少,更不完整了!
鎮守馬爾馬拉海岸的大理石塔,Mermer Kule(Marmara=marble),
是座高30公尺邊的防禦塔;
牛獅宮(Palace of Boukoleon),原為靠海牆而建的拜占庭海畔皇宮,
馬廄門,Ahırkapı,是唯一留存的馬爾馬拉海牆門,
在鄂圖曼時期可以直通蘇丹的馬廄;
在鄂圖曼時期可以直通蘇丹的馬廄;
金角灣海牆則是被民房佔用以及受到鐵路興建而破壞;
金角灣海牆至今只剩兩座小城門,聖門與Cibali門;
聖門,Ayakapı,就是拜占庭時的狄奧多西門,
可以通往埋放狄奧多西後代的教堂(現在是薔薇清真寺);
Cibali Gate,古時候叫Porta Putea,
這裡同樣又放著一塊1453年土耳其征服入城的紀念碑,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這裡也同樣遭受過威尼斯人的攻擊;
伊斯坦堡國立考古博物館裡的勝利女神浮雕片段,
是原先金角灣海牆的皇宮門,Royal Gates(Balat Kapı)所留下來的;
金角灣的北岸也有舊城牆但那是中世紀時期的,
1204年城市被掠奪後加拉達塔成為威尼斯人的屯居處,
後來又成為熱那亞人的殖民地,不受在拜占庭管轄,
他們不顧拜占庭的反對以護城河圍繞他們的居所並將房子與他們所建的城牆結合,
加拉達舊城牆,Azapkapı,在地鐵站旁的這一小段,現在是街友蝸居的地方!
參觀城牆資訊:
托普卡比門是陸地之牆的中點也是許多公共運輸工具可以到達的地方,
如果走托普卡比門以南到七塔甚至大理石塔,這段就只能搭公車,
這一段就是前面提到的土耳其修復最多但也錯誤修復的一段!
海牆部分比較分散,馬爾馬拉海牆可以公車或共乘車抵達,金角灣海牆則必須步行;
城牆大多破敗,安全堪虞,附近無任何餐廳商店,最好自己帶上隨身的飲水食物;
很多的洞穴空間甚至成為街友,難民,流浪狗,流浪貓的藏身之處,
環境十分髒亂,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天黑前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