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卡塞雷斯,Cáceres,千盾徽之城

離開Salamanca,沿著古羅馬驛道,銀路(Vía de La Plata)南下,
前往梅里達(Mérida),中途在卡塞雷斯,Cáceres稍作停留;
銀路並非真有銀礦,
而是來自阿拉伯語al-balat,鵝卵石鋪路的意思,
這條歷史道路北從Astorga,南到Mérida,
與現在的國道N630路線重疊;
進城之前先把車開到古城東,
溪流的對岸叫Ribera del Marco,
這裡有個觀景台可以欣賞古城全景!
過橋上斜坡進城,來到西元一世紀的羅馬城門,
河門,Puerta del Río,
卡塞雷斯四座羅馬古城門裡唯一還留下來的一座,
是銀路的朝聖客進城也是城裡猶太區通往河邊水源的主要出入口,
門拱基座的巨型花崗岩砌石是特徵,
城門內外兩側景觀不同,
城內那面19世紀時在拱上擺了基督神龕,
另一個名稱基督門的由來;

卡塞雷斯的城牆見證了北非阿摩哈德伊斯蘭王朝(Almohade)
在西班牙的軍事建築!
河塔,Torre del Río守護著主城門,
而西邊一點的井塔,Torre de los Pozos則是保護城內的大水井;

羅馬時期之後西哥德人並不重視卡塞雷斯,
有七個世紀之久是遺棄狀態,
但摩爾人來了並看重卡塞雷斯的戰略位置,從8世紀開始就努力經營,
在接著下來的幾世紀與基督徒間的衝突中,
即使失守也努力奪回,
現在留存的卡塞雷斯城牆就是12世紀的摩爾城牆;

我們現在把車開到古城北邊的室內停車場停放,
走一小段路從北面的主廣場開始卡塞雷斯古城之旅;
卡塞雷斯的主廣場,Plaza Mayor是在城牆外,
周圍環繞著16世紀的拱廊街,最大的建築是建於19世紀的市政廳;
迎賓大門是形狀奇特的寬拱門,叫星門,Arco de la Estrella,
因拱上供奉著星之聖母神龕而名,
與其說是控制出入的城門,不如說是個標示性的凱旋門,
隨著時代武器威力不斷提升,加上收復失土運動告一段落,
卡塞雷斯漸漸失去邊疆的軍事重要性,
在1726 年時乾脆在城牆上開這扇大門方便進出!
這段摩爾時期的城牆不但完整,
也是唯一允許遊客登上城牆走道參觀的一段;
從主廣場面對古城,由左而右分別是:
布哈科塔,和平隱修院,星門,講壇塔,耶爾巴塔以及烤爐塔!
布哈科塔,Torre Bujaco,建於1170年,
卡塞雷斯至今仍約保留了30座穆斯林時期的塔,
布哈科塔最出色,名稱來自哈里發Abu Ya'qub,
他帶軍於1173年征服了這座城市,
25公尺高的方塔,三面都有突碟(來自法語Mâchicoulis),
正面甚至上下各一個,十分特別!
與布哈科塔相連的是和平隱修院,Ermita de la Paz,
建於一座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教堂的廢墟上;

講壇塔,Torre de los Pulpitos
是因塔頂的角塔形狀像教堂裡的講壇,是15世紀由基督徒建造的;

耶爾巴塔,Torre de Yerba)上),
這座12世紀的側翼塔樓為阿摩哈德王朝統治下的最後建築,
烘爐塔,Torre del Horno(下),
名稱來自過去的公共烘爐就在塔附近,
也是12紀中葉摩爾人建的側塔,底部基礎是羅馬時期的花崗岩砌石;

在兩塔之間的城牆角落有噴泉廣場叫Foro de los Balbos,
論壇上立著聖方濟的短石柱以及城市元神雕像,
聖方濟柱過去是給牛喝水的水槽一部分,是16世紀的銀匠風格,
牆上有三枚盾徽,中間是天主教君主的盾徽,
兩邊則代表卡塞雷斯城市;

進城後沿著城牆邊小路向西來到聖安娜門,Arco de Santa Ana,
這個方便小門是穆斯林時代從城西進出的唯一通道,
在18世紀時被拓寬加上神龕;

西元1229年的聖喬治節,
萊昂的阿方索九世終於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這座城,
也因此這座城的守護神是屠龍的聖喬治,
很快地萊昂和卡斯蒂利亞的封建貴族紛紛移民來到卡塞雷斯,
蓋宮殿,建教堂,用家族的盾徽裝飾外牆,除了炫耀,還有彼此較量,
這是卡塞雷斯第一個繁榮期!
這些宮殿通常蓋成防禦性建築,有高塔,有城垛,
加上家族間彼此較勁,外牆高懸家族盾徽以顯威嚇,
卡塞雷斯因此有了千盾徽之城的稱號!
聖安娜門旁邊這座上戈爾芬宮,Palacio Golfines de Arriba,
這個大戶人家在城裡有兩棟豪宅,
還有一棟叫下戈爾芬宮在聖瑪莉亞廣場;
這是屬於15世紀晚期哥德和穆德哈爾式的建築,
擁有四座塔樓,如今只有中央塔樓比較完整,
這是卡塞雷斯中世紀塔樓標準模式,
花崗岩砌石,高約六層樓,上有箭跺,
塔身有突碟,可以對敵人倒滾燙熱油!

摩爾人和基督教徒間的戰爭歷史反映在這座城市的建築中,
卡塞雷斯因爲融合了羅馬,摩爾,北哥德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
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狹窄的巷子藏著一棟宏偉的穆德哈爾式Mudéjar紅磚建築,
卡塞雷斯的建築幾乎都是以石頭為牆面,這棟豪宅是個例外,
層層薄磚排列成優美的鋸齒圖案,
牆上開著雙櫺馬蹄拱窗,非常優雅!

阿達納宮,Casa Palacio de Aldana,
來自加利西亞的阿達納家族在14世紀時建造這棟宮殿,
雖然建築採用的是哥德式,
但你可以發現已經封起來的窗戶,原是穆德哈爾式的,
牆上五朵鳶尾蘭是家徽,家族成員曾參與對秘魯的征伐;

老鷹之家,Casa del Águila也稱桑德之家,Casa de los Sande
是桑德家族於15世紀建造的哥德式建築,
立面上有一扇美麗的哥德式窗櫺和家族的大理石徽章;
旁邊太陽之家,Casa del Sol,
主人是阿爾坎塔拉軍事勳章大團長,
哥德式堡壘宮殿,建於15世紀,在16世紀整修過,
立面最重要的是家族徽章還有上方半圓形的突堞;

猴子之家,Casa de Mono建於15世紀的哥德式建築,
傳說住著一對想要孩子的夫婦,
丈夫從美洲回來送給太太一隻猴子當寵物,
後來夫婦有了孩子,出於嫉妒的猴子將嬰兒扔出窗外造成悲劇;
猴子之家現在是縣立圖書館,中庭樓梯扶手有個鏈猴浮雕,
在猴子之家的正面可以看到代表故事裡的三個人物
變成滴水的石像鬼:哭泣的女人,老人和一隻帶著孩子的猴子!

15,16世紀天主教君主統治期間正是西班牙的黃金年代,
權勢貴族因美洲航道而發財,衣錦返鄉後紛紛大興土木,
卡塞雷斯也迎來第二波繁榮!
君主們也多次蒞臨這座城,
為了執行中央集權並結束萊昂和卡斯蒂利亞家族間的對抗,
天主教雙王命令所有宮殿的塔樓頂部必須砍平!

但聖馬太廣場上這棟15世紀的奧萬多宮,
Palacio de los Cáceres-Ovando,是個例外!
不但塔樓是全城最高樓,而且宮殿家徽赫然就是刀劍,
原來這棟建築的主人,奧萬多船長是伊莎貝女王的封臣兼皇家委員,
當時他被破例允許按照自己的意願建造宮殿,
宮殿的塔樓也叫白鸛塔,Torre De Las Cigüeñas,
名稱來自塔頂大量築巢的送子鳥,白鸛;

隔壁聖馬太教堂,Iglesia de San Mateo,Mateo
就是使徒,福音Matthew,教堂,
16世紀時建築在一座古老清真寺的基礎上,
建造過程非常漫長,將近三百年,立面入口有銀匠風格的裝飾;
巷子裡被蔓藤覆蓋的塔樓,Torre de Sande也很吸睛,
14世紀哥德式風格,是薩維德拉之家Casa de Saavedra的一部分,
塔樓目前設有一家餐廳;

老城南邊的浮標廣場,Plaza de las Veletas,
名稱因為來自廣場上卡薩雷斯博物館所在的浮標之家,
裡面除了有青銅時期的考古文物外,還有摩爾地下水池可以參觀;
廣場西邊接著連兩個小廣場,這裡是全城最高點,
因此不管是教堂還是宮殿,防禦性建築越來越明顯!
聖保羅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Pablo,15世紀的哥德式建築,
上方的小鐘樓是18世紀才加上去的; 

現在走下坡到城牆邊的老猶太區,
在基督教收復卡塞雷斯之前,猶太人一向都能與穆斯林和平共處,
即使居住在東南城牆內這種邊陲地帶;
這裡現在叫聖安東尼區,Barrio de San Antonio,
狹窄的街道塞滿一戶戶低矮白牆的房屋,
畸零地上散落著色彩繽紛的小花園;
老猶太教堂現為聖安東尼隱修院,
這是卡塞雷斯猶太人的生活中心,
但1470年基督教政府驅逐了城裡的猶太人,
把猶太教堂改建成天主教堂;
路上這個伊比利半島形狀的銅牌,用希伯來文拼出Sepharad,
標示著這是條西班牙猶太之路,Caminos de Sefarad,
這是屬於NGO的西班牙猶太區紅會,la Red de Juderías de España,
致力於保護和弘揚西班牙古老猶太社區的歷史與建築;

高聳的白色雙塔是耶穌會的聖方濟澤維教堂,
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Javier,
只要朝著她走就會回到歷史中心區,
因為教堂後來被寶血會接管,也稱寶血教堂,屬於18世紀巴洛克風格;

聖喬治廣場西側有貝塞拉之家,Casa de los Becerra,
屬於16世紀初晚期哥德式宮殿建築;
穿過小巷來到聖喬治廣場北邊相連的一個小廣場,
廣場上戈爾芬宮,Palacio de los Golfines de Abajo,
建於15世紀,是卡塞雷斯最大的宮殿,
有卡塞雷斯最美麗的外牆,雙塔,
不過一高一低,高塔才有突碟;
宮殿融合了不同的建築風格,
有哥德式,文藝復興還有銀匠風格,現在是間博物館,
把天主教君主的徽章高高擺在自己家族之上,
這樣忠心耿耿,難怪天主教君主兩次訪問卡塞雷斯,
都選擇這裡作為下榻之地!

省議會宮是20世紀重建的,
前身是16世紀由當時主教建造但後來消失的修道院,
三枚主教盾徽高懸上層樓牆,文藝復興的大門也仍保留著;

聖瑪麗亞廣場,Plaza de Santa María位於戈爾芬宮北邊,
這是城市裡最重要的廣場,
過去長期是市集所在,也是貴族舉行婚禮的地方!
廣場上最重要的是卡塞雷斯聯合主教堂教堂,
Con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Cáceres,
卡塞雷斯共有4座教堂和7座修道院,
屬於科里亞主教區管轄的副主教分區,
最初建於13世紀,但在摧毀後於15,16世紀間重建,
教堂由花崗岩砌石建造,風格可以說是羅馬式向哥德式的過渡,
教堂有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塔樓,塔頂有四棵火焰樹,
現在也成了白鸛築巢所在!

馬約拉戈宮,Palacio de Mayoralgo,15,16世紀間建造的,
立面有哥德雙櫺窗,家族徽章是半鷹半城堡,
宮殿是現代重建的,因為內戰期間,
一枚落在聖瑪麗亞廣場上的炸彈將其完全摧毀!

主教宮,Palacio Episcopal建於1587年,主立面為文藝復興風格,
菲利普二世加冕葡萄牙國王回來時,途經卡塞雷斯曾下榻於此;

奧萬多賀蘭多宮,Palacio de Hernando de Ovando
也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開始建於15世紀,在18世紀時曾翻修,
主人是卡塞雷斯最古老的家族,也參與了美洲的征服與殖民;

卡瓦哈爾宮,Palacio de Carvajal建於15到16世紀間,
具有哥德和文藝復興的元素,
主立面用花崗岩砌石,帶有半圓拱門的楔形門格,
立面的右角有個帶有尖拱的轉角陽台;
庭院花園裡種一棵三四百歲的無花果樹,
12世紀的塔樓雖是粗糙的砌石但圓形造型在這裡卻是少見!

圓塔的這條小巷可以通往老城東北一座城門,
叫科里亞門,Puerta de Coria,
是卡塞雷斯在羅馬時期的四大城門之一,
但現在看的是18世紀重建的;
守在科里亞門一旁的高塔是劍匠之塔,Torre de los Espaderos,
這是座穆德哈爾式的防禦塔,有個角突碟,建於14至15世紀間,
但遭到伊莎貝女王下令封頂!

北城牆旁的蒙特祖瑪宮,Palacio De Moctezuma
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建於15世紀,17世紀初進行修復,
男主人參與美洲征服與殖民之後
與阿茲特克皇帝蒙特祖瑪二世的女兒結婚,
公主改信天主教並取名為伊莎貝;
蒙特祖瑪宮的塔樓有優美的圓頂,
夕陽西下時從城牆朝著城外田野望去,
遠方白雪皚皚的是Gredos山脈,益發思古幽情!
卡塞雷斯的城市面貌幾乎就凍結在西元1620年開始經濟衰退那年,
走在街道上感覺像是在電影場景中,
冰與火之歌第七季裡攸倫·葛雷喬伊洋洋得意
帶著他的俘虜穿過君臨城的街道,
就是從聖瑪麗亞廣場走到星門這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