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Aquieia,古羅馬第九大城與基督教宗主地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區(FVG)的Aquileia,
阿奎萊亞因廣大的羅馬考古遺址
以及宗主教教堂早期基督教的馬賽克畫
在1998年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阿奎萊亞位於Udine南方40公里,從Udine前往非常方便,
從Trieste則必須搭火車到Cervignano del Friuli轉公車前往;
阿奎萊亞主教堂廣場的She-wolf羅馬母狼柱象徵羅馬帝國的榮光,
適逢一戰無名戰士陣忙百週年紀念;
滄海桑田,原本是雅德里亞海岸最大的羅馬城,
現在河口淤積已經離海六公里遠了,
但你下了車仍可以嗅到有海的味道,
四周空曠,稀稀落落的低矮平房,不敢相信:
兩千年前這裡是古羅馬的第九大城!

從氣派的拱門進入港口考古公園,
沿著一條兩旁絲柏成蔭的高堤往南走,
這條宜人的步道被稱為聖路,Via Sacra,
因為這條路從河港一直延伸到南邊的阿奎萊亞宗主教堂,
是1930年代使用港口挖掘的泥土修建而成的;
原本寬廣直通大海可以航行的納蒂薩河(Natissa)已淤積成溝渠;
古港口還留存著一長排建築基座,
你可以看到門框,門檻以及階梯,
這些屬於西元1世紀時港口的碼頭牆,橋墩和倉庫,
這是非常少見,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港口之一,
在西元4世紀港口淤積嚴重時多添加了兩層城牆提高城市的防禦;

羅馬論壇,Foro romano是阿奎萊亞城的行政及生活中心,
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世紀,
過去是南北向Cardo及東西向幹道Decumanus Maximus交會處,
現場仍殘留十來根科林斯式柱,可惜廣場被現代道路一分為二;

羅馬路,Decumano Aratria Galla,
是東西向連接羅馬廣場和浴場區的古道,
在20世紀70年代才被發現,長約100公尺,
由大塊火山石鋪砌的路面是羅馬路的特色,
名稱來自挖掘出的銘文顯示這條路
是由一位叫Aratria Galla的女士出錢興建的;

車水馬龍的路口立著一座造型非常希臘的墓陵,
吸引過往遊客的目光,
這座被稱為來自克里特島Candia(即Heraklion)的大墓陵,
Il Grande Mausoleo di Candia,
其實是近代有人撿拾阿奎萊亞城外村子所發現的少許碎片,
憑自己的想像拼湊而成的,
雖然造型典雅但恐失真,
這種做法有如同樣在克里特島的米諾斯王宮考古區,
也是憑直覺去重建,充滿爭議也破壞了考古的真實性!

蒂托馬克羅之家,Domus di Tito Macro,
是義大利北部發現的最大的羅馬豪宅之一,
佔地1700平方公尺,在歐洲堪稱獨一無二,
考古單位最近才開放參觀;
現場重建的住宅不管是陶片百葉窗,或是精緻的地板馬賽克,
都讓人有著跟龐貝那邊的羅馬別墅有著不同的體驗,
不知道是地處潟湖地區,潮濕不易保存?
還是整個阿奎萊亞遺址很少有完整的牆壁留下來,
這裡幾乎不見精美的壁畫,但精彩的馬賽克倒是不少!
阿奎萊亞國立考古博物館收藏的蝴蝶結裝飾馬賽克拼貼圖,
作工精細,顏色豔麗,是西元前1世紀晚期作品;

位於主教堂南方的這一大片空地
是古阿奎萊亞南部市場複合建築,Mura e Mercati,
屬於羅馬帝國晚期的獨特例子,
西元5世紀 河口已嚴重淤積,
貨物裝卸及銷售的商業活動已從河港轉移到阿奎萊亞南部這裡來;

主教堂以西的這片空地則是古阿奎萊亞的住宅區,
居住中心只剩下地基,但遺址群底部的大型馬賽克保存完好,
從共和時代開始到西元5世紀,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區發展到舊城牆以外,
這些房屋也經歷了無數次的變更,翻新以及合併;

更西邊的城牆外發現一處古羅馬墓園,Sepolcreto romano,
以磚牆隔開成五個區間每個圍欄內的石棺都屬於同一個家族的成員;
墓園內可以欣賞到靈魂女神賽姬正在安慰一位婦女的小雕像,
以及界碑上海豚環繞三叉戟的浮雕,
這種主題一般常用在浴場裝飾,
如果放在墳墓可能代表死者是船員,或者象徵啟航人生最後的旅程!
除了貴族階級偶而採土葬方式外,
古希臘羅馬喜歡用火葬,骨灰存於甕內,
考古博物館外擺放在阿奎萊亞郊外發現的大量骨灰甕,
這些都非常樸素,只粗糙刻著名字,
館內則展示非常精緻的骨灰甕,顯示來自富貴人家,
有造型像柳條籃的,甚至還有七彩琉璃的!
考古博物館裡展示大量的墓葬考古物,
從這些骨灰甕跟石碑銘文可以得知:
阿奎萊亞的商業繁榮,讓各行各業的地位有所提升,
同時因為海洋貿易的發達,讓阿奎萊亞充滿國際性,
人種多元,有來自希臘,埃及以及中東;

阿奎萊亞從西元前181年羅馬為綏靖邊疆而設的軍事屯墾區開始,
因為位居地中海和歐洲大陸之間貿易的十字路口,
阿奎萊亞迅速成為雅德里亞海沿岸最富饒的城市,
贏得了第二羅馬的美名!
當羅馬人開始在阿奎萊亞建殖民地時是採三人執政官制度,
這塊西元前2世紀石碑,碑文描述名為Manlius的人管理這座城市,
是成立阿奎萊亞最早的記載;
但也因為如此,富有的阿奎萊亞成了劫掠的目標,
西元452年,阿奎萊亞被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徹底焚毀,
在接著幾個世紀的戰爭,地震,洪水以及對古建築材料的掠奪,
羅馬時期的建築物已不復存在!
這是至今被挖掘出來的最大的羅馬城市,
這個城市遺址不但完整,而且獨特,
特別還有很大的部分仍埋藏在田野之下,
想想現在這片種植葡萄的田園跟兩千年前農夫耕作所用的是同一塊泥土,
彷彿一腳踩進時光隧道!

早期阿奎萊亞的主教區統轄了北部義大利大部分城市的教區,
在西元4世紀時權勢大到可以跟羅馬的教宗分庭抗禮,
雖然阿奎萊亞後來因為廢棄轉到鄰近的格拉多,
阿奎萊亞牧首的地位仍被視為是所有主教之宗,
同時阿奎萊亞牧首也開始對統轄地區行使世俗主權,
西元9世紀阿奎萊亞牧首向查理曼大帝的宮廷募集資金重建阿奎萊亞,
11世紀身為神聖羅馬帝國大臣的阿奎萊亞牧首波波(Poppo of Treffen)
甚至發動戰爭,懲罰洗劫了鄰近的格拉多教區!
阿奎萊亞的大教堂,全名為聖母升天宗主教聖殿,
Basilica Patriarcale di Santa Maria Assunta,
就是這位波波牧首在早期基督教教堂基礎上
依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風格重建的,
宏偉的建築及精美的馬賽克地板,
在中歐廣大地區的福音傳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教堂的鐘塔高73公尺,聳立在平坦的弗留利平原上,
有如守護亞歷山卓港的燈塔,令人敬畏,
不過由於潟湖沼澤鬆軟地質的關係,鐘塔有些傾斜了!
1909年翻修教堂中殿時,赫然發現地板一公尺深的底下,
存在著更古老,保存非常良好而且更美麗的馬賽克地板,
進一步發現,整個馬賽克地板從教堂延伸到鐘塔下方,
面積超過750平方公尺,
這一大片4世紀的馬賽克畫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大的馬賽克地板畫,
也是阿奎萊亞大教堂的無價瑰寶!
銘文寫著主教西奧多(Theodore)主持教堂的奠基,
這表明了這幅馬賽克是由阿奎萊亞主教西奧多
在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教詔後創作的;
除了幾何圖案外,這些早期羅馬的馬賽克充滿了基督教的符號,
代表永恆重生的孔雀,
扛著羔羊的好牧人,
手持桂冠以及殉難棕櫚葉的天使;

比較難懂的是公雞與烏龜,
代表光明的公雞與象徵地獄的烏龜打架,
地獄之門,Tartarôuchos是晚期希臘文烏龜的意思;

海景畫在帝國晚期非常流行,通常裝飾在最富裕的房屋上,
顯然主教也必須呼應出錢蓋教堂的這些貴族士紳的品味;
一片海洋生物世界裡,
這幅小天使釣魚跟先知約拿被大魚吞下後又吐出的神蹟故事,
最吸引人目光,這種死而復生的故事,
似乎在為之後的耶穌復活鋪路!

第二大廳的馬賽克幾乎全部因11世紀興建鐘塔而摧毀,
但殘餘的部分仍十分有趣,
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馬賽克地板畫,層層疊疊;

參觀大教堂還可以欣賞設於12世紀的地窖小教堂,
這裡保留了阿奎萊亞難得有的濕壁畫;
傳說阿奎萊亞教區是由使徒聖馬可建立的,
聖彼得在出使亞歷山大之前就派他來到這裡,
聖赫爾馬戈拉斯是阿奎萊亞教區的第一任主教,之後殉道;
這幅壁畫就是敘述在聖馬可見證下,
聖彼得為聖赫爾馬戈拉斯加持;

阿奎萊亞不但是讓人一窺古羅馬輝煌的寶庫,
也是名副其實的早期羅馬馬賽克之都,
是一座值得探索的藝術之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