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VG區的Cividale del Friuli,奇維達萊,
不是什麼熱門景點,聽過的遊客不多,
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為想多了解西羅馬滅亡後,
統治義大利長達兩世紀的倫巴底人,
然後就是一張倫巴底神廟的圖片,我知道:這是我一定會來的地方!
從阿爾卑斯山來的Natisone,納蒂索內河,
在奇維達萊這裡形成深谷懸崖,
凱撒看上這裡地勢險要,在西元前50年時建了城,取名為Forum Iulii;
奇維達萊的市政廳,門口立著凱撒銅像
到了中世紀Forum Iulii被叫成Civitas Forumiuliana,
最後就變成現在的Cividale del Friuli了,
但你現在在這古鎮內是看不到太多羅馬遺跡的,
這是因為在西元610年時,
高加索山的遊牧民族阿瓦爾人洗劫徹底,縱火焚城;
位於城北的Castello Canussio,
是奧地利貴族將中世紀宮殿改建成的新哥德式城堡,
在修復過程中發現羅馬古城牆的遺跡;
某種程度上要感謝倫巴底人擋住了阿瓦爾人繼續南下義大利,
西元568年倫巴底人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
拜占庭退守到沿海城市,內陸地區幾乎都被倫巴底征服,
奇維達萊成了新成立的倫巴底王國的首都!
但不像其他先前入侵的西哥德,汪達爾和東哥德人,
倫巴底人並不融入羅馬的文化,仍然保持自己的習俗,
並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來統治所征服的領土;
奇維達萊考古博物館裡展示難得一見的倫巴底武器墓葬品,
其中有將領與坐騎一起埋葬的習俗,為來世繼續騎上戰場!
從Gorizia搭公車過來,整個一小時車程中,
這台雙層公車竟然只有我們兩位乘客!
司機在Piazza Resistenza附近讓我們下車,
還好心地指著方向,告訴我們接著要怎麼走進歷史城區;
沒多久,我興奮地發現來到奇維達萊最經典的拍照處:
魔鬼橋與Natisone河谷!
從這間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i Battuti的階梯走上去,
繞到後面的公園河岸邊那裡,欣賞古鎮全景視野更開闊!
遠方白雪覆蓋山頭的就是阿爾卑斯山了,
融雪讓從阿爾卑斯山山谷流出形成Natisone河,
河水流向波河威尼斯平原,最後在Aquileia附近流入雅德里亞海;
橫跨Natisone河的魔鬼橋,Ponte del Diavolo是15世紀的石拱橋,
雖然眼前所見的是1918年戰後重建的橋,
但看起來還是很美,尤其跨在這條綠松石顏色的河水上,
說故事的人可能不知道歐洲所有的魔鬼橋都抄襲著同樣的劇本,
但是我們聽多了就覺很假,
不過橋身以一個優美的弧度跨過深谷,是美麗的真實!
從橋的北端小巷走進去,
試著碰碰運氣看看能否進去凱爾特人地下水池參觀,
結果吃了閉門羹,後來問旅遊中心的服務人員說是整修中不開放,
Ipogeo Celtico,凱爾特地下水池,
被懷疑是羅馬之前的凱爾特人鑿出來的一系列地下石窖;
看看時間還來得及,趕在午休時間前先去山谷修道院那裡,
參觀最重要的倫巴底神廟,
奇維達萊雖是小鎮,竟也有著長長午休的習慣,
午休期間除了餐廳,全都關門!
修道院入口位於總督宮右側的小巷內,
外表不顯眼,裡面卻別有洞天!
倫巴底神廟,Tempietto Longobardo,
其實就是倫巴第宮廷建築群,Lombard Gastaldaga裡的皇家禮拜堂,
建於西元8世紀後期,
與宮廷區裡的7世紀早期基督教教堂,
山谷裡的聖母修道院,Santa Maria in Valle相鄰,
後來這間倫巴底小禮拜堂變成了修女們的祈禱室,
目前整個建築群外觀是形成於1511年,
1841年修道院交由聖烏爾蘇拉修女會,直到1999年才由市府買下;
入口位於優雅的施洗者約翰教堂,從這裡買票入內參觀,
因為建築體結構複雜,
參觀山谷裡的聖母修道院的路線有點上下迂迴,
在過程中你先來到18世紀的食堂,
接著看到教堂內展示從倫巴底神廟裡移除出來的中世紀唱詩班席,
以及保留下來的濕壁畫;
然後上樓來到18世紀時的修女的房間,
過去這裡是禁區,現在被規劃為開放的藝廊;
二樓盡頭的窗口可以高角度欣賞一牆之隔的倫巴底神廟內部;
倫巴底神廟作為皇家禮拜堂,建築作工的品質自然很高,
小小空間被區隔為大廳與聖事區,
原來的大理石拼貼地板也被保留了下來;
聖幛區被柯林斯式列柱隔成三廊,上方以桶拱覆蓋;
大廳近乎正方形並帶有十字拱頂,四面是半圓形山牆,
山牆的隱拱有葡萄蔓藤灰泥雕飾,全是拜占庭風格的;
在西牆上仍可見到大天使米迦勒和加百列之間的基督,
東牆可以看到銘文,寫著有關贊助人的頌詞;
西牆最上方就是最引人注意的六尊女貴族灰泥高浮雕,
在窗戶左右各三尊,
這些人物比真人稍高,頭戴光環,形貌虔誠莊嚴,衣著華麗,
戴著鑲滿寶石的項圈和王冠,手拿殉難冠以及十字架;
這些雕像到底雕的是聖女?還是皇家贊助人?至今無人知曉,
但風格典雅,比例優美,
全然不像倫巴底藝術品中那些表情呆萌,動作滑稽的人物,
所以有人推測是來自拜占庭工匠!
從Natisone河畔走出了後門,
在修道院靠河的這一邊,仍可看到最古老的城牆;
總督宮,Palazzo Pretorio,現在是國立考古博物館,
威尼斯決定任命一位總督來統治奇維達萊區,
於是1553年在前牧首宮殿上蓋起了這座總督宮,
由文藝復興大師帕拉迪奧設計;
館內展示豐富的倫巴第墓葬出土文物,
包括精美的金飾,胸針與戰士們的武器,坐騎,
還有收集量居世界第二多的倫巴底金幣!
從主教堂旁的小巷子進入基督教博物館,Museo Cristiano,
館內最有名的一個是卡利斯託牧首的八角洗禮池,
Battistero ottagonale di Callisto,
西元8世紀時的大主教委託製作,
由八面大理石拱門構成,下接聖水盆,
拱門上雕刻著孔雀,獅子,羔羊,魚,獅鷲和鹿這些基督教圖騰,
周圍環繞著花卉,嫩芽的裝飾元素;
另一個亮點是同一時期,也可能是出於同一工匠之手的
拉奇斯祭壇,Altare del Duca Rachtis,
這是倫巴底國王拉奇斯為紀念他父親而奉獻的;
拉奇斯祭壇祭壇由四塊大理石板組成,四面有淺浮雕,
正面是基督賜福圖案,兩側是小天使在天上盤旋慶祝,側面則描繪聖經故事,
分別是聖母瑪利亞拜訪伊麗莎白以及東方三賢來朝拜,
因為原本眼睛鑲著的玻璃珠脫落,讓人物看起來更為呆萌!
卡利斯託洗禮池與拉奇斯祭壇代表了倫巴第時代最獨特的雕塑藝術,
這些珍貴的倫巴底文物與倫巴底神廟於2011年,
連同義大利其他七處倫巴底遺址,同時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奇維達萊宗教博物館裡的大主教寶座
倫巴底後的兩世紀,阿奎萊亞宗主教(牧首)將他的牧區遷至奇維達萊,
接著幾個世紀,奇維達萊都一直是這一地區宗教及世俗的威權所在,
直到西元1420年被併入威尼斯共和國為止;
至今奇維達萊還保留著中世紀的樣貌,讓小鎮逛起來特別有思古幽情!
聖彼得與聖比雅久教堂,Chiesa di San Pietro e San Biagio,
是奇維達萊城牆外的一座中世紀小教堂,
立面牆壁畫一邊是旅者的保護神聖克里斯多福,
一邊是斬龍除魔的聖喬治;
位於東北的Porta Brossana,
是中世紀通往奇維達萊的五座城門之一,也是唯一保存下來的,
這一區的房子特別古老!
這條重要街道上共有三重城門,羅馬門,宗法門以及現已毀壞的威尼斯門,
街道兩邊還留存許多中世紀的房子,過去是工匠的住所;
奇維達萊的市政廳不但是13世紀的老建築,而且很小,
這是因為一直以來掌握這地區世俗權力的阿奎萊亞牧首,
並不希望民眾有太多的自治權;
市政廳側面牆上原有的威尼斯聖馬可飛獅,
在法國統治期間遭到革命支持者的挖除;
對面,奇維達萊的主教堂,最早在8世紀時建造,
目前的教堂是建於15世紀,是一座威尼斯哥德式的建築;
奇維達萊熱鬧的廣場四周商店與美食餐廳林立,
大街上也保留許多中世紀的老房子,
不管是牆上的壁畫或是樑柱雕飾都很有味道,
加上這裡的居民非常和善,
是非常值得花一天的時間細細品味的地方!
15世紀的聖彼得門或威尼斯軍械庫門,Porta Arsenale Veneto;
Piazza Foro Giulio Cesare,
廣場上的雕像是1822年出生於奇維達萊的戲劇演員Adelaide Ristori;
Piazza Paolo Diacono前身為市集,
廣場中心是噴泉,有狩獵女神戴安娜的雕像;
交通方式:
Cividale del Friuli位於Udine東邊僅20公里,有班次密集的地區火車或公車半小時可達,
Cividale del Friuli位於Udine東邊僅20公里,有班次密集的地區火車或公車半小時可達,
從Trieste出發則必須搭火車到Gorizia換搭公車G23前往,時間要花上一個半小時;
參觀資訊:
山谷裡聖母修道院
時間:週一至週五 10.00 – 13.00 和 15.00 – 19.00
週六、週日及假日 10.00 – 19.00
山谷裡聖母修道院
時間:週一至週五 10.00 – 13.00 和 15.00 – 19.00
週六、週日及假日 10.00 – 19.00
奇維達萊國立考古館
週一休館:
週二至週日 10.00 – 19.00
週一休館:
週二至週日 10.00 – 19.00
宗教博物館
7/7,10.00 – 13.00 / 15.00 – 18.00 週六週日無午休
7/7,10.00 – 13.00 / 15.00 – 18.00 週六週日無午休
聯票票價:15€( Museo Cristiano+ 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Tempietto Longobardo)